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容

道德经第一章众妙之门原文和解释(众妙之门是道德经的开篇之首其正确的含义理解为)

导语:道德经第1章:众妙之门

我国先秦诸子百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墨、道、法这四家,各家代表著作众多,而我最喜欢的是老子的《道德经》,全文共约五千字,分81章。

再读《道德经》,真的很有意思,中华五千年文明,老子就用了五千文,成就绝世名作。

在易学中,九为阳数中的最大数,九九八十一,全文就分为81章节,这是对其至高无上的认可。

在全文中,“道”出现73次,“德”出现45次,出现频率之高,充分说明对道和德的重视,这也许就是《道德经》名字的由来。

从今天开始,我重温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希望能有不一样的收获。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开篇第一句,人人耳熟能详,“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用言语表达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言语表达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这句话的风格真的很老子,什么是“道”?老子说,这个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在历史上,除了老子,还有孔子和释迦摩尼等,也是“述而不著”,不轻易写作。我们今天看到的《论语》和《佛经》,都是由他们的弟子们凭借记忆,根据老师口述的言论,整理成的文字著作。

既然“道可道,非常道”,老子为什么还是写了《道德经》呢?据说是老子骑着青牛出函谷关时,迫不得已,才给关令伊喜留下五千文,得以通关,从此杳无音信。

虽然老子留下了《道德经》,然而对普通人来说,这就是一本有字天书,每个字都认识,连在一起就懵了,因为用常规的字义根本是看不懂的。

老子的道,只是属于他自己一个人的道,它几乎包括了世间万物。时至今日,研究的人数不胜数,但谁也不敢说真正走进了老子的道。

提及到道,我们不自觉地会想象它的模样,容易具体化,且多多少少参杂进个人的思想,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主观性,而真正的道又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客观存在的,永恒的,但又看不见摸不着,正所谓“大道无形”。

那我们如何才能认识道呢?老子很高明,他借用两个抽象的概念来表示,即“无”和“有”。无,是天地的开端,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常从“无”中观察天地的奥妙;常从“有”中寻找万物的踪迹。有和无,只不过是同一来源的不同名称罢了。“大道无形”,变化多端,变化来变化去,就构成了天地万物的“众妙”,即老子所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本章着重讲了这样几组概念:道和名、无和有、妙和徼,但是这些概念并不能真正地揭示出道的本质。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老子只能借此,来启发和指引我们去探索真正的大道。

本文内容由小萱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