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把战败叫做败北而不是败南呢(古代打仗失败为什么叫败北)
导语:为什么中国古代把战败叫做败北?而不是败南?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现在很多所谓约定俗成的说法其实是有着很深的文化根源,只有努力学习好传统文化,才能够做到正本清源。
现在通常把一场比赛失败称为“败北”,而不是败南、败东、败西,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里面是有来源的,而不是随便硬造词。
一、文字含义
在甲骨文中,“北”字是两个人背靠着背,意即二人相背:
所以,在我国的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中,对“北”字这样解释道:
“北者,背也。从二人相背。凡北之屬皆从北。博墨切。”
但是早在先秦时期,“北”字已经带有失败的意思了,比如在《孙子兵法》中就这样说道: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莫追。此用兵之法也。
其中的“佯北勿从”意思是敌人假装败走时不要追击,从这里可以看出“北”字已包含有失败的意思,相近意义的字连用在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中都很常见,所以可以说成“败北”,但是如果说成“败南”则没有任何根据。
二、从词源学上看
从现代词源学上看,明确把“败”和“北”两个字放在一起连用的是西汉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从这里开始,“败北”就经常被人们所使用,表示失败、失利之意,后世一直被沿用。
三、中原政权
我国古代的人都认为自己所处于世界的中央,所以有了中原之说,中原以外的地方统称为蛮夷之地、蛮荒之地。在古代关于夺取中原统治权还出现了两个典故,一是问鼎中原,一是逐鹿中原。
而周围四方的民族中,又独以北方的少数民族最为凶悍,常常南下掠夺人口、财物等,所以击败北方少数民族后,他们就只能向北方败退,这大概也是“败北”词义形成的一个原因。
四、南面为尊的方位观念
因为我国的地理位置处于地球的北半球,南面更加温暖,北方则被称为苦寒之地,所以人们更加向往南方。
如有“群经之首”的《周易·说卦》中说:
“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
离卦为“火”,对应的方位是南方,代表夏季的火热之气,也代表着向阳和光明之意,所以我国古代流行的风水学中就有坐北朝南的讲究,其来源就在这里。
关于南面为尊的观念,在《后汉书·臧宫传》注中这样说道:
“人喜阳而恶阴,北方,幽阴之地,故军败者谓之北。”
这句话中直接人们的方位尊荣观念体现出来,还讲述了古代“败北”这个词的含义及原因。
当然,我们今天并不是要搞什么地域黑,什么北方就一定不好,南方就一定好,而是我们要客观审视古人的思想观念,惟其如此,方可去芜存菁,批判地继承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参考文献:
《周易》《史记》《孙子兵法》《后汉书》《说文解字》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思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