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为什么叫潍坊(潍坊原来叫什么)
导语:溯源丨潍坊为啥叫“潍坊”?
这个事儿,外地不少人询问,本地很多人不知,师兄且来说一说。
“潍坊”之名,始于“潍坊特别市”。1948年春,潍县城解放后,与城南紧邻的坊子镇合并,成立潍坊特别市,直属华东局领导。
坊子的来历很简单。古人计算里程,以10里为一“亭”、20里为一“堡”、30里为一“坊”。坊子距潍县城恰好30华里,所以叫“坊”。县城周围的某某亭(如寒亭)、某某堡(二十里堡)就是这么来的。
“潍县”的来历,说简单很简单:因为在潍河下游而叫潍县。要说麻烦,主要是先得说清楚潍河、潍山,然后才能说清“潍”字。
潍河(古称潍水)自成水系,流经临沂、日照、潍坊3市的10个县市区,至潍坊市昌邑鱼儿铺入渤海,总流长246公里,流域面积6493平方公里,也是潍坊的母亲河。
潍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古老的东夷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出土了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磨盘、5000年前刻画在陶器上的古文字。潍河在中国算不得名川大河,但历史影响很大。
夏朝初年的潍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第一次水战。秦朝末年的潍水大战,韩信灭了项羽20万人马,否则哪有街痞子刘邦的汉家天下!
潍河的史料记载,最早见于《尚书》中的“潍、淄其道”,大禹治水那时就有潍河了。
潍河也叫淮河(古代潍、淮通用,《汉书》中的“潍”就写成“淮”,只是少了根绳子而已),现在潍河上游的百姓还把潍河叫“淮河”。
南方的淮河,是潍坊地区的东夷人向南迁徙时,顺便把淮河(潍河)的名字带走了。古人有“地名随人走”的风俗,也算是不忘故乡吧。
潍河源于潍山,《汉书》《水经注》都这么说。但潍山在哪里?汉代《淮南子》认为,潍山也叫箕屋山、覆舟山,是一山仨名。《辞海》说潍山就是现在五莲县(1992年由潍坊市划归日照市)西南的箕屋山。
中国山岭千千万,为啥单单它叫“潍”山?难道其中隐含着什么神秘的文化密码?
“潍”的偏旁“隹zhuī”,是个典型的象形字,它的写法和最早的含义就是“鸟”。《说文解字》说“隹,鸟之短小尾总名也”,所有短尾巴的鸟都叫“隹”。
甲骨文、金文、小篆中的“隹”,特别是商周时代青铜器上的“隹”字,活脱脱就是个短尾巴鸟。在最早的甲骨文中,“隹”和“鸟”就是一个字。
后来随着文字演变,尾巴短小的叫了“鸟”,比如麻雀、山雀。尾巴长垂的鸟就叫了“隹”,“娶了媳妇忘了娘”的喜鹊就是。
凡是带“隹”字旁的汉字,大都与“鸟”有关(用此法可以教会孩子很多汉字)。比如:雀、隼sǔn、隽juàn、瞿、寉hè(鹤)、集(上边本来是三个“隹”)、焦(鸟在火上烤,能不“焦急”么),还有雌、雄、鸡、雉(野鸡)、雁、雏等。
师兄用几句话概括“潍”字的来历:
潍山本来叫隹山(有鸟的山)。捉了鸟用绳子捆住,加个“系”字旁,就成了维山(维护、维修、维系、维持都与此有关)。维山上流下来的水,加个“水”字旁,就变成了潍坊的“潍”。
本文内容由小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