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竹筒饭的制作方法(竹筒饭怎么做详细的)
导语:一款美味竹筒饭,领略西南少数民族风情
米饭是我们餐桌上的主角之一,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至上古时期,最初因为没有先进的打磨技术,因此米饭都是以糙米烹煮的,而且人们不能把握煮米时的水量,所以都是将米煮成粥食用,后来人们开始发现用水量的不同,米饭可以做出不同的效果,也就慢慢出现了粒粒晶莹颗颗饱满的米饭。
当然食客们的智慧也不限于此,只是颗颗晶莹的白饭哪能满足我们肚子里的馋虫?于是各种风味米饭也就出现了。不过如果你吃过竹筒饭,一定会觉得其他的炒饭、煮饭、肉饭、菜饭什么的都弱爆了!今天的【艺锅煮】要讲的就是美味竹筒饭。在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的一期节目中,爸爸们伐竹、洗竹、烹煮,忙活了一天终于将竹筒饭做好端到了熊孩子的面前了。看天天爸爸!手里拿的就是竹筒饭啦!这一口一口完全停不下来啊!咱们天天也要吃呐!
有一种说法,说竹筒饭是由“贼娃子”(就是强盗)发明的。
川籍美食家李劼人曾钻研竹筒饭多年,然后在《说成都》中这样说:“强盗饭,发明时期大约只有二十余年,发明地点为川东之华蓥山中。发明者,打家劫舍,明火执仗之强盗也。”据说是一窝强盗曾经因为官府围剿而被困山上,当时随身只有稻米没有炊具,也找不到可以做饭的人家,无奈之下想出将竹子砍下,取其中一节,盛生米以溪水淘洗,放入竹筒,水米各盛一半,草封涂泥后放进火灰中煨烤做成竹筒饭充饥。没想到这竹子与米饭的结合竟如此清香入味,这种炮制方法也就此流传开来。食客们还将肉和青菜加进饭里,更增添了竹筒饭的美味,而竹筒饭也慢慢成了傣族、景颇族等云南周边少数民族著名的宴客美食。
早在一九五一年,我国十分著名的植物学家蔡希陶曾在西双版纳吃过一次竹筒饭,当地少数民族人民非常热情地招待了这位教授。当他品尝了竹筒饭后便这样说道:“对竹子的利用,堪称无双。先作锅,后作碗,再作柴烧,最后又作植物的养料,真正做到了就地取材,材尽其用。”
正如其言,傣族人酷爱竹子,不仅喜欢吃竹筒饭,更爱住在竹楼,傍水而居,十分惬意。看这栋竹楼,骨架是以粗竹而制,房体四方,地板悬空架起,这种构造在多是蛇虫鼠蚁的云南地区,防虫效果是十分好的。不仅如此,竹楼下层还能畜养动物,储存杂物等等,通往房间的楼梯也是用竹子做的,走进竹楼,风透过竹篾间的空隙迎面吹进来,带着清新芬芳的竹香,让人忍不住深吸口气,觉得浑身都被净化了!
竹子的世界里除了竹楼还有这个!北宋诗人梅尧臣的《送张太博通判袁州》中曾有句:“邑人祠鬼拜古树,竹杯一仰来烹牛。”用竹子做成的竹杯,外形古朴别致,更加为茶水增添了竹子独有的清香芬芳,最重要的是,竹子中还含有大量的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等。竹杯也是西南少数民族十分喜爱的用具。
游客们坐在竹楼上,吹着清风纳凉,喝口竹杯所盛的清茶,吃一口正宗竹筒饭,四周弥漫着沁人心脾的竹香,真是有种到了世外桃源的感觉啊!竹筒饭可以分成普通竹筒饭和香竹糯米饭两种,其中以傣族的香竹糯米饭最具特色,傣语称之“考澜”。其最考究的就是选竹,四十公分左右的香糯竹的嫩竹,竹体较细,这样的香竹气味清香,新鲜嫩脆,一般人们将竹瓤取出后装上糯米后用竹瓤在外面封住,做成的香竹糯米饭柔软清香,放上一天也不会变硬,十分美味。这种用香糯竹做饭的手艺是少数民族的祖先留下的,而香糯竹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更有很好的延缓衰老、美容养颜等功效,因此它也是竹子中十分珍贵的品种。
其实竹筒饭究竟是不是强盗发明的我们不得而知,但在浙江武义郭洞,竹筒饭已经流传有二百余年了,在那里随处可见漫山遍野的香竹,当地居民吃饭喝水一应也都是用竹子,而且擅长狩猎,所以在那你还能吃到最地道的用新鲜的鹧鸪、山鸡、山猪肉等做的野味竹筒饭。新竹的芳香顺着蒸汽缓缓地没入糯米中,肉渗出汁液将浓郁的香气团团包裹,自然的气息激发着味蕾,让我们感受着远离喧嚣吵闹后的舒适与恬静,连心情也跟着清明舒畅。感受着岁月静好,配合着竹子的营养,这一筒竹筒饭不仅填饱了我们的肚子,满足了我们的馋虫,更让我们领会了人们的智慧与恬淡自在的心境!
怎么样?闲来无事你也吃一回美味竹筒饭吧?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蔼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