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科技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意思(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翻译)

导语: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

——必须为中国古典哲学名言正名

——必须清理近代哲学概念的混乱

近来费月余时间阅读完冯契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哲学史》,收获颇多,也思考多多。诚然,中国近代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代,是新与旧、中与西文化大交流、大激荡的时期,可谓又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在这个激变的特殊历史时期,涌现出了的众多的哲学思想家和哲学著作,影响广大而深远。当然,在这个新旧交替的过程中也难免波涛汹涌,泥沙俱下。而在哲学上的一些基本概念难免也模糊不清,以至于使用混用,影响到今天。最经典的就是“形而上学”一词!

“形而上”一词出自“五经之首”的《易经》,而《易经》则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经典之一,是中华民族智慧之源。《易经·系辞》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这里的“道”即是自然的法则、宇宙的规律,是事物的本质和内涵,是人们认识的智慧,也即基本的哲学内涵。通常的理解是,大道无形,故形而上;器用之物为有形,是为形而下。“道”与“器”由此成为中国哲学中的一对重要的概念或范畴,用通俗哲学解释,即规律与物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这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所以,中国古人的思维是清晰的,逻辑是严谨的,表述是正确的!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个“道”在《易传》中内涵和意义是多样的,把它统一到一起就是“三才之道”即天道、地道、人道,《易传》中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三才之道”的合一。而老子著名的哲学经典《道德经》对道更有深入细致的解释:“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也就是说,自然法则或宇宙的规律在物质生成之前就恍惚存在了,给它起个名字叫“道”。而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用高度数理化的生动形式,揭示了哲学的真谛!

中国古典哲学,是先从“道”或者“零”开始的,所谓“无中生有”、“无含万有”,“千里之行、起于零点”;“百尺之木、始于微粒”!而认识世界必又先从整体的“一”去把握,即“道生一”;谈“天人合一”,是先讲统一、一体、整体的认识,然后再讲对立的“二”;“一阴一阳谓之道”(《易传·系辞》),也就是“一生二”的哲学概括;于是又有“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的基本哲学思想。“阴阳矛盾、对立统一”这个“二”,不断运动变化,即生“三”,继而“生万物”!也即“道”这个自然法则产生整体而混沌的宇宙,宇宙一体而按阴阳辩证规则分天地、继而产生人而成天地人“三才”,于是“三生万物”,造化世界……而这些都是最经典的“形而上”的哲学思想!所以,“形而上”是中国的一个基本的、丰富的、深厚的哲学概念,“形而上”之“学”即是中国最基本的哲学,岂可随意曲解、盲目标贴、无知批判?

“形而上学”一词与中国传统的道学、玄学、理学、心学大体相通,现在则通指我们今天所说的哲学或人文学科;“形而下学”则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自然科学。而近代中国学人不独立思考,不深入研究,竟盲目抄袭日本的翻译词,将“metaphysics”日译“形而上学”~严译“玄学”照搬过来,把“形而上学”片面曲解为“机械教条”,完全是根本不懂中国哲学的原义,从而在哲学基本概念上导致了极大的混乱。这种流毒影响近百年,实在令人愤闷!有人说,在学术上精细的理解和分析一直纷争无定论,这不过是为近代那些浅薄者掩饰而已……

(待续)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涵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