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方式也只是建立市场体系众多要素中的一种(生产方式取决于什么)
导语:生产方式也只是建立市场体系众多要素中的一个技术要素中的部分
一些常识
经济学上常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这是对经济增长原理最生动形象的表述,是需求侧改革的主要内容。
1、内需是指内部需求,即就是本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它是经济的主要动力;
2、投资是指财政支出,即政府通过一系列的财政预算包括发行国债,对教育,科技,国防,卫生等事业的支出,是辅助性的扩大内需;
3、出口是指外部需求,即是通过本国企业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扩大自己的产品销路。
为了经济的发展三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经济可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等一系列内因与外因的作用,经济发展正进入“新常态”。“供需错位”已成为阻挡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障:一方面,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因此,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端、供给侧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内需、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寻求新路径。
建立市场体系的关键要素是土地和资本
建设行业不是单一的建筑产业,关联平行产业最多,产业链上下最长,从业就业人员最多。这些年国家在积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重点在推进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影响建设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是土地和资本。而土地和资本的拥有者对市场体系的建立拥有绝对主动权。
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
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快修改完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制定出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指导意见。全面推开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建立公平合理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建立公共利益征地的相关制度规定。
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供应、作价出资(入股)等工业用地市场供应体系。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要求前提下,调整完善产业用地政策,创新使用方式,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
鼓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研究完善促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税费制度。以多种方式推进国有企业存量用地盘活利用。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建设用地整理,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
完善土地管理体制。完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实施年度建设用地总量调控制度,增强土地管理灵活性,推动土地计划指标更加合理化,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使用应更多由省级政府负责。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基本完成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城乡建设用地供应三年滚动计划。探索建立全国性的建设用地、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加强土地供应利用统计监测。实施城乡土地统一调查、统一规划、统一整治、统一登记。推动制定不动产登记法。
当然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技术要素市场和数据要素市场等都是建立市场体系的重要要素。
问题导向
基于上面对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的分析,结合当下房地产综合发展现象,乡村建设的落地推进压力,不难理解建设行业发展中的一些暂时现象。比如一些乡镇很少有建设用地,资本、银行很难进入,人才流动缺少环境等;比如建设行业数字平台建设,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全过程咨询管理,BIM发展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出现,这些都是与生产方式紧密相关的部分,有的发展是从出发时就开始走偏了。而生产方式也只是建立市场体系众多要素中的一个技术要素中的部分,过于强调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性更多是技术性认知和思考方式的差异而已。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涵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