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是开元盛世吗(李隆基开创了什么局面)
导语:开元盛世下的李隆基,沉迷乐舞,终成唐朝的艺术皇帝
文|迷史
编辑|迷史
前言
在中国古代乐舞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唐代乐舞无疑是最璀璨的明珠。
唐朝空前昌盛的社会环境为乐舞艺术的辉煌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各民族大融合带来富有进取精神的社会风气。
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空前发达的经济和活力无限的文化繁荣,使大唐政通人和,各方面均位于世界前列。
唐代的统治者积极实施开放政策对于外来文化无比的开放和包容能够博采众长、融汇贯通使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在交流中共同发展。
舞蹈艺术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继承前朝,特别是魏晋南北朝和隋朝的乐舞、吸收兄弟民族及外来乐舞的精髓,在不断的学习和创新中最终达到顶峰。
唐朝王室子弟大多通晓音律,其中的佼佼者李隆基不仅具有卓越的政治才干,而且多才多艺,尤其精通音乐、舞蹈和书法。
李隆基对乐舞的独到见解
作为帝王的李隆基对唐代乐舞的繁荣有突出的贡献。
第一、大力提倡和发展乐舞艺术,对乐舞机构进行改革和完善。扩充教坊编制、建立梨园,为唐代乐舞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
第二、就乐舞艺术本身来说,李隆基淡化乐舞的政治功能,摒弃功利性对乐舞发展的束缚,使乐舞的艺术色彩更加浓郁,能够真正的娱人怡情。
他对乐舞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使唐代乐舞从初唐时期的现实主义进入到浪漫主义的阶段。
热爱乐舞艺术的他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例如《霓裳羽衣舞》、《凌波曲》、 《小破阵乐》等。
第三、对于乐舞艺术,李隆基善于融汇贯通、兼收并蓄,继承前代乐舞之大成并更加注重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交流。
在乐舞方面充分汲取兄弟民族和外国乐舞的精髓,使唐代乐舞的风格、内容和表现形式都更加的丰富多彩,充分展示出大唐盛世博大恢弘的乐舞气象。
“开元盛世”中的“艺术皇帝”
纵观中国封建社会的历朝历代秦朝虽一统中国,但治国残暴宋朝文化欣欣向荣。
元朝疆土广阔,但“只识弯弓射大雕”。
明朝君主多昏庸,清朝虽有“康乾盛世”,但后期被外国侵占践踏。
唯独汉唐,国家昌盛、社会稳定、经济文化生机勃勃。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历代中较为完美,是我国引以为傲的时期。
尤其是唐朝,国力昌盛、富饶安定,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朝经过百年的积淀到唐玄宗时呈现出“开元盛世”的辉煌局面。
这一时期唐朝稳定的社会状况使得她和周边国家地区的交流频繁,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相互借鉴、融汇贯通,为人们展示出一幅和谐、美好的艺术画卷。
因此,唐代乐舞的繁荣、王室贵族和人民大众对舞蹈的喜爱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盛唐时期整个社会沉迷于音乐舞蹈艺术的巅峰影射。
“艺术皇帝”李隆基开创的“开元盛世”这一良好的社会环境为舞蹈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的精神空间和坚实的物质基础。
这都极大地促进了乐舞艺术的发展,为唐代乐舞在中国舞蹈史上大放异彩做出了杰出贡献。
李隆基执政的开元时期,社会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这和他进行的政治改革有着密切关系。
当时政局初定,长期的宫廷斗争造成了中央集权薄弱、皇戚权要横行不法、官吏腐败冗滥等严峻形势。
针对这些问题,李隆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建立皇权专政,压制贵戚。李隆基在获得了政权后,以前的诸王身份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治国之道最重要的就是巩固皇位,稳定政局,建立以自己为核心的专政阶层。
为防止宫廷政变的再次出现,李隆基防患于未然,恩威并施。
首先,将可能危及到自己皇位的几位兄弟一一任命为外州刺史,尽量削减他们的实权。
其次,李隆基还严令禁止诸王和众大臣交结,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断绝诸王发动政变的道路。
另外,对于辅助夺政的大臣,李隆基剥夺了郭元振、刘幽求等人实权,把他们贬至远方或回归田园。
例如,“姜皎、藩邸之旧,即位拜殿中少监,与诛韦氏之谋,迁太常卿。出入卧内,亲宠无比。弟晦亦历御史中垂史部侍郎。宋憬请抑损之亦即放归田园。”
这些手段成功的避免了杀戮功臣可能造成的隐患。
这些举措有效的加强了中央集权,缓和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使政权得到了稳固。
选贤任能、整顿吏治。李隆基执政早期虚怀纳谏、任人唯能,启用了一批有远见、卓识不凡的贤臣能相协助治理国家。
即位后,李隆基不顾一些大臣的反对,毅然将曾经两次官任宰相之职的政治家姚崇拜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凡国家大事均由他协助。
姚崇提出了以皇权为中心的十条制度和纪律对稳定政局起着极大作用。
姚崇之后,李隆基又重用精于吏治的宋憬为相,和姚崇共同协助治理国家。
为了整治前朝“武太后临朝,务悦人心,不问贤愚。选集者多收之,故当时有车载斗量之谣。”
这种官吏冗滥的现象,李隆基即位后立即着手对无用的官吏进行大规模的裁减和整顿。
他于开元三年公元宣布“官不滥升,才不虚受,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左贤右戚,岂资于谬赏。”
把机构尽量的精简,把武周、中宗以来的置员外官、试官等一律撤销。
同时将一批有真才实干的官员调派到地方政权当中,并颁布《整伤吏治诏》,要求在职的地方官员循名责实,把励行法制、赏罚严明作为整顿吏治的根本措施。
崇尚节俭,抑制奢靡。开元初期李隆基遵循唐太宗“抑欲而昌”的做法,刻厉节俭、屡禁奢靡。开元二年七月,李隆基针对社会奢靡的状况采取了三项措施。
其一:乘舆服御、金银器玩,令有司销毁,以供军国之用。
其二:其珠玉、锦绣,焚于殿前。
其三:后妃以下,皆不得服珠锦绣。
三天后,又对百官的服、用作出规定。同时“罢两京织锦坊、禁采珠玉、织锦绣,违者杖一百、受雇工匠减一等杖八十。”
除此之外,李隆基在销毁服玩一个月后,下令将后宫多余的宫女遣送回家。
之后又颁布了一道《紧厚葬制》,对丧葬作出明确的规定。严禁奢靡,并且特别制定了违背者的惩罚措施“违者,先决杖一百州县长官不能举察,并贬授远官。”
李隆基在开元二年制定的这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地抑制了奢靡之风,举国上下逐渐呈现出返朴还淳的气象。
李隆基知人善用,对待群臣的言行较为宽松,并且能够广纳群臣的意见、依法治国。
这样开明的政治态度和一系列的整顿改革,使开元时期的唐朝建立起了良好的君臣关系和有效的政治体制。
除此之外,在“华夷一体”这种开放观念的影响下,唐代统治者给予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
李隆基时期,在任用外族人才方面继续沿袭和发展了唐朝在政治上开放包容的政策,充分体现了他宽广的胸襟和开明的政治态度。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文化气魄
“开元盛世”时期国家的繁荣昌盛,不仅体现在政治的稳固和经济的高度发达上,而且在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也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达到了唐代的巅峰,既传承了前朝之精粹,又力图创新变通,具有自己的风格特质。
在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交融当中,既彰显出“以我为本”的霸气,又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充分汲取外来文化的养料为我所用。体现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恢弘气魄。
各个门类取得的辉煌成就都凝结着丰富的社会内容、时代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开元时期,文化艺术百花齐放、多姿多彩。宗教、诗歌、绘画等艺术门类的空前繁荣和乐舞艺术的发展有着相互依存、借鉴,共同发展的密切联系。
和汉代的“独尊儒术”所不同,唐代的文化政策开放并且包容,开元时期这一特征尤为显著。
李隆基在位时继续提倡儒、佛、道三教并行不悖,多教共同发展的政策,举国上下呈现出了儒学昌明、佛教兴盛、道教风行的和谐局面。
开元时期,对外交流繁多、外来文化和思潮大量涌入本土。除了儒、佛、道三教之外,唐朝还允许其他宗教传入国内,例如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等等。
在这种宽松并融的文化政策中,人们不会被一种意识形态所禁锢,在思想、观念和信仰上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间。
开元时期,社会整体散发出的是一种开放、自主的风气。
由于这一时期对思想的制约较为宽松,文人学士能够迸发出内心封存的真情实意,为诗歌、绘画、建筑、乐舞等艺术门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思想环境。
唐代文学中,诗歌无疑是最璀璨的明珠。唐诗是我国古典文学留存下来的最宝贵的文化遗产。
《全唐诗》中收录了近五万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可以算是世界文学史上辉煌壮观的时代史诗。
闻一多先生将“唐诗”说为“诗唐”。可见,在唐朝这片开放自由的精神乐土上,诗歌无处不在、备受推崇。
“开元盛世”时期的唐诗处于鼎盛状态,是诗歌发展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任何文化艺术的繁荣都要以稳固的政治、强盛的经济和活跃的对外交流为基础。
李隆基在位期间大力提倡文教,“藏书之盛,莫盛于开元。其著录者,五万三千九百一十五卷而唐之学者自为之书,又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九卷。呜呼,可谓盛矣”
政策开明包容,为文人雅士们提供较为宽广的思想和言论自由。
“诗仙”李白的诗豪迈奔放、飘逸若仙,具有“笔落惊风云,诗成泣鬼神”的气魄。
他开启了我国诗歌艺术浪漫主义的先河,和田园诗派、边塞诗派以及现实主义诗派一同展现出盛唐时期诗歌的无限魅力。
唐代的诗人用他们细腻的文笔为后世记录下了唐代乐舞的盛况,为乐舞艺术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真实宝贵的资料,使后人从字里行间感受大唐盛世时期乐舞的魅力。
参考资料
《隋唐五代史》《正说唐朝二十一帝》《活在大唐》《755--中国历史的转折》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若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