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影青瓷(影青瓷是怎样烧制的)
导语:工艺 | 影青瓷成形装饰工艺技法
影青瓷又称映青瓷,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
其前身是青白瓷,被称作“色白花青”的影青瓷是北宋中期景德镇所独创,其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丽洁,胎质坚致腻白,色泽温润如玉,所以历史上有“假玉器”之称。
影青瓷重在清雅,釉色和刻画是其重中之重。从成形到烧成,影青瓷大约经历这样这样几个主要步骤:拉坯、拍坯、整坯、利坯、刻坯、上釉、烧窑。
影青瓷制作工序
拉坯、拍坯
拉坯属于瓷器成型的初始步骤,也就是将瓷泥整合成为原始的瓷器形状,以便后面的继续调整。
拍坯,或称印坯,属于中国非遗传统技艺。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写到制瓷工序“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其中有一道工序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印坯” 。
印坯,景德镇俗称“拍死人头”,宋元年间把泥饼、泥条放入模型内,用手挤压拍打成一定厚度的坯体。
它是将拉坯成型后的毛坯倒扣在印坯模具上,找准受力点,泥坯和模具的干湿度,用手拍制之后再经修整而成。
这种方式可在坯体里面形成柔和富有变化的花纹,制作出致密较薄的胎体。此过程中要保证坯体不变形,开裂,里面刻花清晰,故烧成成品率低。
直到今天,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进程如此之迅速,也依旧难以克服这个问题。
整坯、利坯
整坯是传统陶瓷生产中的专业用语。拉好的坯在阴干或晒干的过程中,每过几个小时就检查坯是否开裂,以便即使修整使其保持完好无损的过程。
利坯是指拉成的坯半干时,置于辘轳上,用刀修整,使器表光洁,厚薄均匀的工序。
这道工序首先是把黄色的泥坯放在所谓利坯车上,然后坐在车上,用专门工具使器物表面光洁,形体连贯、一致,而使泥坯陈显出皓白的颜色,是陶瓷成型中极为重要的工序,最终确定着器物的形状。
刻坯
到刻坯这一步,属于瓷器的装饰工艺了。刻划花工艺属于影青瓷中较为常见的装饰工艺,也是最早期出现的工艺之一。
它是宋代的经典瓷器装饰工艺,用刀在坯体表面刻出一边深一边浅的线条,每一条线条都有深浅变化,用深浅虚实变化来刻画所表达的画面,线条极富律动之感,所呈现的图案给人感觉是行云流水、自由奔放的。
值得注意的是,刻划花工艺其实分为刻花和划花,二者略有区别。
刻花工艺亦称刻画花,是指用竹、骨、铁制的平口或斜口刀状工具在已干或半干的瓷坯表面向下凹刻出深浅不一的花纹,施釉后入窑烧造。
由于凹刻的花纹挂釉的深浅浓淡不一,所以呈现出线条粗细、釉色纹路的层次变化,具有浅凹雕的艺术效果。
而划花是指在半干的瓷器坯体表面用竹、木、铁等针状工具浅划出花纹的装饰手法,是最古老的装饰方法之一,新石器时代陶器己颇为常见。划花的特点是纹路粗细、深浅比较均匀,线条宽度和深度变化不大,操作简单,线条自然纤巧,整体感强。
堆塑
堆塑属于影青瓷的另一种装饰技法,也叫作泥浆堆塑。
它是指用调制好的泥浆在泥坯上堆出需要的造型,需要一定的厚度,才能有恰似浮雕的效果,能使图案效果更为灵动自然,是一种堆塑结合的装饰手法。
做泥绘需要较高的书画功底,才能更好的体现泥的艺术表现力。
上釉、烧窑
上釉亦称挂釉、罩釉等,指在陶瓷坯体表面施一层瓷土(或陶土)、助溶剂加水调和成的釉浆。这层釉浆经焙烧后即成为光亮、坚硬的釉层。
上完釉层,便可装入匣钵入窑烧制了,至于结果如何,或许需要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时机,才能为我们展现一件通透无暇的影青瓷。
主编/仓巴鹿人
撰文/阿森
摄影/李冉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洁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