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重才是什么意思(重才还是重德)

导语:重才、重德丨“才女文化”盛行的红楼,不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

曹雪芹的巨作《红楼梦》在文学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明清社会的一面镜子,生动形象的再现了明清社会地生活状态。《红楼梦》将贾府中的众多女性形象展现的非常立体、生动,使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她们生活的悲与喜。其女性形象与贾府的女子教育息息相关,贾府的女子教育也必然是当时社会教育态度以及文化氛围的折射。

一、传统女教束缚下女子教育目的是什么?有哪些形式的创新

每个时代都有具有时代意义的行为做法与处事风格。在我国封建社会,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以及男权至高无上的地位,整个社会对女性的言谈举止都有明确的规定,由此便形成了女子教育。在明清时期,由于社会环境条件的改变,女子教育的目的及形式在传统的基础上都有了一定的创新。我们可以从《红楼梦》中明显体会到其创新方面。

1、目的创新——提高女子的社会功用

教育可以规范人的言谈举止、引导人的思想观念,塑造人的性格品质。在我国封建社会,为了维护男权至高无上的地位,社会上下便通过教育对女性进行控制和约束,以使女性将服务男性、维护男权作为立身准则。在明清时期,对于女子教育的目的不像以前那样以服从服务男性为主,有的时候女子也可以为家族争光、弘扬和壮大家族名声,只不过这其中还是得依附于男人。但总之,当时社会是绝对肯定女子的社会功用。

从《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知道,家中女子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整个家族,德行俱佳的女子往往会给家族带来好的名声,也有助于自己寻得一个好归宿;相反,德行欠妥的女子便会给家族蒙羞,贾府作为钟鸣鼎食之家,在家中女子德行教育上甚为严格,其目的之一便是通过女子言行发扬家族名声,目的之二就是为女子寻一个好归宿,以此巩固家族地位。就以贾母嫡亲孙女贾元春来说,在接受一系列女子教育后入宫侍奉统治者成为皇帝后妃,至此自己荣华富贵,家族也有了恩宠依托。

贾元春

2、形式创新——家庭教育下的女子诗社

在封建社会,女子教育的形式主要是家庭教育,其中家庭教育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父母亲长的教育,另外一种是家塾老师的教育。家庭教育之所以成为封建社会女子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因为其教育方式符合古代礼制。

中国传统社会的女性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她们在闺阁时若没有特殊缘故平常只能呆在家中,这时家庭教育便是闺阁女儿教育的最好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大户人家也会定时举办诗词聚会,这在后来也成为了闺阁女子接受教育的又一途径。

闺塾教育是指专门针对女子的教育。明清时期,越来越多的贵族家庭选择聘请闺塾老师来对家中女子进行教育,最开始的老师便是德行俱佳的女老师,后来满腹经纶的男老师也有了聘请资格。在黛玉还未到贾府时,其父亲林如海便请来了贾雨村作为黛玉的闺塾老师,黛玉的诗书才情也多半都是贾雨村造就的。还有黛玉刚去贾府时,贾母便让三春姐妹不必上学出来与黛玉相见,可见贾府也为家中女儿聘请了闺塾老师。

明清时期,女子诗社逐步发展起来,于是诗社便成为了女子间相互学诗论道的重要场所。这在《红楼梦》中就多有体现,贾府时常会组织女子诗社,黛玉、宝钗、三春以及香菱等人均会参加,其中对于各位女子的诗词作者也多加笔墨。从诗社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贾府女子的机智过人以及她们的才情斐然,对于所写之诗她们都会加以点评、改写,所以参加女子诗社对于她们来说既可以展示才情,又可以从中获取知识。

二、女子教育的内容——“重才”与“重德”

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下,明清时期女子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女子才学也由此兴盛起来,社会对于女子的才情也有了一定程度的重视。《红楼梦》中的女子大多都才情斐然,这显然与当时社会重才风气是离不开的,但是传统礼教对人们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 “女子无才便是德”也一直在人们思想中占据主要地位。所以明清时期的教育内容体现出“重才”与“重德”之间的矛盾状态。

1、女子才学的教育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格外繁荣,女性的社会地位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明中叶之后,随着心学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倡导人性自由与个性解放的思想言论,严守礼教的女子便显得有些许无趣,于是人们便开始将关注度转移到女子才学之上。这样的社会风气导致上到帝王妃嫔、下到贫民百姓都相对重视女子才学。

贾府作为一个高门显赫的大家族,其家中女子的才情必然得在社会普遍要求之上,前有林黛玉的才情斐然、后有薛宝钗的才德兼备,这便将才女文化体现的淋漓尽致。当然贾府中才情斐然的女子比比皆是,每一次女子诗社便都展现出了女子们超高的才情,就连家中小姐的贴身丫鬟说几句诗词也是不足为奇的。从《红楼梦》贾府中女子的才情折射到社会,不难发现才女文化在当时社会是非常兴盛的。

薛宝钗

2、“重德轻才、以德代才”

虽说在社会中已经流传起了“才女文化”,但纵观整个封建社会,传统礼教所奉行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一直融于人们的思想行为中,明清社会当然也不例外。明清时期对于女子的评价主要讲究“三从四德”,在“四德”中并没有“才情”这一项,所以在当时社会才学只是女子的一个兴趣爱好,并不能成为考量的标准。

对应到女子的教育内容上,其主要的教育内容便是女子德行,即妇德、妇容、女红等。《红楼梦》中贾府内部对好女孩的评价也是以德行、相貌为重,对于才情并不看重。这便可以从薛宝钗和林黛玉中看出来,薛宝钗德行俱佳,说话做事无不显示出大家闺秀的气派,而林黛玉生性孤傲又敏感多疑,与宝钗比起来到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了,所以贾府中人都较喜欢薛宝钗。

温顺大方、知书达理的宝钗便成为了人们心中宝玉的最佳妻子。由此可见在明清封建社会,纵是有颇大的才情也抵不过封建礼教“三从四德”的归顺者,所以说明清女子的教育即为重德轻才、以德代才。

三、明清女子教育的进步与局限——贵族女子才能享受到的教育

明清时期对于女子教育的开放度在封建社会可以说是达到了顶峰,才女文化的兴盛使社会中出现了众多才情斐然的女性形象。自明清以后,才女文化才开始盛行,明清时期的女子教育对于后世来说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但不可否认的是明清时期的女子教育仍有很多局限性,受传统礼教根深蒂固的影响,才女文化也并非是现实意义上的才女文化,只是简单的作为一个女子兴趣爱好,而且也只有像贾府这样高门显赫、钟鸣鼎食的家庭才可能享受到这种教育。

林黛玉

1、“女子无才便是德”成为笑谈

与封建社会女子服务男性、维护男权主流教育相比,明清之际女子教育的进步性便尤为突出。其进步性我们可以从女子教育的目的以及内容上看出来,明清时期女子教育的目的虽说主要是为了服务男性,但有一部分也是为了女子自己,才女文化的教育一方面可以给无聊的闺阁生活增添些许乐趣,另一方面也可作为女性自己的人格资本。

教育的内容较以前也有了极大的丰富,才女文化的教育也逐步走进女子的闺阁。在这一时期,“女子无才便是德”已然成为了高门显赫、钟鸣鼎食之家的一句笑谈。从《红楼梦》贾府时常举办的女子诗社中,我们不难窥探当时社会人们对于“才女文化”有着极大的推崇意味。

2、女子德行成为衡量女子的第一标准

虽说明清女子教育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但在封建思想的孕育下又有着不可磨灭的时代局限性。整个封建社会,传统礼教所奉行的“三纲五常”“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一直作为主流思想,明清之际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变,但其教育主流一直未变。

从黛玉刚进贾府贾母询问曾读过些什么书,黛玉回答只念过“四书”中便可看出,当时社会主流还是注重女子德行。贾府人们心中与宝玉最相配的妻子便是知书达理、德行俱佳的薛宝钗,可见在贾府也是奉行百善德行居首位,女子德行成为衡量女子的第一标准。

女子的受教育程度又与所在的阶层、阶级有很大的关系,封建社会只有尊贵显赫家庭中的女儿才能够接受比较多的文化教育,而贫苦人家的女儿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要很少,她们每天迫于生计,要帮助父母承担家中的生活重担,所以接受文化教育的难度便很大。总体来说,明清之际才女文化虽说在社会兴盛,但也只有钟鸣鼎食之家的女儿能够受到此等教育。

总结

《红楼梦》作为明清时期社会生活的缩影,对于研究明清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红楼梦》,我们可以近距离地感受到明清女子教育的真实情况。在我国封建社会,女性一直背负着“男尊女卑”的枷锁,“女子无才便是德”也一直作为女性生活教育的准则。

然而《红楼梦》中的女子并没有被“德行”限制“才情”,她们读史诵经、谈诗论诗,给我们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才情斐然的女性形象。贾府这种相对宽松的女子教育也证明了当时明清社会对于女子教育的开放程度。我们也从女子教育的目的、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总之,明清时期在女子教育历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本文内容由小里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