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电器

日本乌冬面由来(日本乌冬面是什么面)

导语:日本“国面”乌冬面源于中国,而且还挑起了日本美食界的地图炮

文 | 江隐龙

日本关东与关西之间的“战争”由来已久。日本最大的两大城市群东京都市圈与大阪都市圈分别位于关东与关西,两地又分别拥有着首都与古都,经济、文化、历史等诸多方面的旗鼓相当最终转化成日本最大的“地图炮”。看似剑拔弩张,关东关西之间的其实划分并不明朗。“关”指的是历史上东西日本之间对来往行人进行检查所设的关卡,因为历史上日本的首都一直在京都,关卡均为保卫京城而设,故关西地区实际上是近畿,直到首都东移才以关为界分为关东关西。

日本人的地图炮

相对于地理意义上的模糊边界,文化层次上的边界相对深刻清晰。民以食为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饮食上的边界——日本早已步入统一,小小的关卡不再成为将军或是大名之间的鸿沟,却最终成为乌冬面与荞麦面的分水岭。作为汉文化圈的一员,日本文明的各个层面都浸透着中国色彩,饮食也不例外——堪称日本“国面”的乌冬面,其源头也在中国。只是,乌冬远渡重洋的时间与路线均早已随着历史的流逝而消弭,乌冬面的原形为何、由谁于何时传入均无确切的记载,后人为之树碑立传的也只剩下版本不同的传说。

当然,大阪人也有自己的想法

四国岛东北部,有一座以赞岐乌冬面闻名的城市,名为香川。在香川一直流行着弘法大师从唐朝将乌冬面带回日本的传说:历史上日本种植小麦较少,没有发育出如中国一样兴盛的面食文化,然而濑户内海雨水稀少并不适合水稻的生长,百姓因此常常受饥饿困扰。弘法大师回国后得知这一情况,于是将种以小麦为原料的乌冬面传入,由此解决了大批贫民的饮食问题。

美丽的香川县,下次让蛙儿子来

与此相对应,位于九州岛北部的福冈有一座承天寺,又立着一块上书“饂饨荞麦发祥之地”八个日文汉字的石碑。承天寺的开山始祖圣一国师曾于嘉侦元年(1235年)东渡至宋朝并于仁治二年(1241年)回国,传闻其除了带回大量的佛教典籍之外,同时也为日本带来了乌冬面、荞麦面、馒头等一系列美食——如果这个版本是历史真相,乌冬面与荞麦面竟由同一位僧人从异国带入,却最终成为了日本美食界的两大“死敌”,那便不得不让人感叹造化弄“面”了。

圣一国师也是好可爱……

香川与福冈均为东部日本的沿海城市,而无论是弘法大师还是圣一国师,其源头都指向东海西岸的中国,不同的只是中国的国号到底是唐还是宋。然而,乌冬的日文汉字却写作“饂饨”——也便是中国的馄饨,那么问题出来了,为什么一泓海水的距离会让截然不同的乌冬与馄饨出现这样的混同呢?

其实总觉得日氏乌冬面不入味

这里有另外一个颇为合理的推测。早在奈良时代,日本就已经流行起由唐朝传入的面食糕点,这些统称为“唐果子”。“唐果子”中有一样索饼,指的是用面粉及米粉揉制成细长交叉的油炸饼,阴历七月七日用以在驱除疟疾的仪式食用,而在中国,索饼正是面条的古称之一。汉朝刘熙《释名·释饮食》中曾记载:“蒸饼、汤饼、蝎饼、髓饼、金饼、索饼之属皆随形而名之也。”后王先谦在补证中引用成蓉镜之语云:“索饼,疑即水引饼,今江淮间谓之切面。”直到一千年后,浙江温州地区的长寿面依然有着“索面”的别称,以此可见索饼与面条之前千丝万缕的联系。经过不算漫长的演化索饼最终发展出了乌冬面系统——在这个版本中,乌冬的起源虽然能够追溯到中国,但乌冬面本身却实实在在是日本人的创造。

中国乌冬面花样可就多喽

凭心而论,这个解释相较于“僧人渡来说”的可信度更高。在一些老字号的乌冬面馆,乌冬两字依然会写成饂饨,弘法大师与圣一国师在中国逗留时间不短,后者更在南宋度过了整整六年时间,对宋朝的风土人情不太会生疏到混淆面条与馄饨的区别。说起来,中国倒也有与乌冬相似的面条名为“大条面”,主要流传于福建尤溪县,不过这种“大条面”是不是日本乌冬面的起源,则有待考证。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婷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