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怎么确诊 教你高血压自测小诀窍
导读:32岁的李某,好不容易升为公司的中层干部,可付出的代价也很明显。由于经常过着紧张的生活,年纪轻轻的他在某市中心医院体检发现自己患上了高血压。
某市中心医院体检科在八个月的时间内共体检了14532人次,其中2271人有高血压,高血压患病率为15、63%,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正当壮年(35岁到40岁)。高血压病人呈年轻化趋势,经过调查,白领、精英、骨干,这些人易发心血管病,罪魁祸首就是高血压。
出现高血压,现在只能是控制,不能治愈。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全国高血压患者已有2亿多人,且存在着严重的“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三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的情况,我国已成为高血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
以前,高血压是种中老年疾病,现在的发病层次已不是那个概念了,年轻人占很大一部分。最近的高血压普查当中,35-40岁的年轻人占了很大比例。统计数据显示,脑卒中(脑中风)、心脏意外等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人口已占全球死亡人口的30%,其中62%的卒中病例和49%的心肌梗塞病例都是由高血压引起的。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血压水平,即使已知的高血压患者也仅凭感觉用药。相当多的居民从未测过血压,因此,家中最好常备一个血压计。
一般情况下,血压140/90毫米汞柱就可考虑诊断为高血压,而120/80毫米汞柱至140/90毫米汞柱之间应被视为不理想血压,应得到重视并加以预防。
家中常备一把测量高血压计
我国现有高血压2亿人,但知晓率仅为30%,治疗率25%,控制率6%,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病人不知道自己的血压水平;即使已知的高血压患者也仅凭感觉用药。相当多的居民从未测过血压,仅到医院就诊时才发现高血压,甚至发生脑出血时才发现自己患有高血压。
一般情况下,家庭自测血压的血压值低于诊所测量的血压,家庭自测血压的平均值135/85mmHg,相当于诊所测量血压的140/90mmHg。非同日多次家庭自测血压的平均值≥135/85mmHg,可考虑诊断为高血压。最好结合诊所测量血压诊断高血压。
高血压自测
家庭自测血压未能普遍开展是我国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三率”较低的重要原因。占新发病例63%的中青年白领,他们家庭自测血压意识更是缺乏,大多数人从未测过血压,仅到医院就诊时才发现高血压,甚至发生了脑出血时才发现患有高血压。因此,年轻高血压患者又被称为高血压“隐形族”。
⑴初始阶段:连续测量7天,每天6点~9点间测量一次,每次3遍,取其平均值;18点~21点之间测量一次,每次3遍,取其平均值。
计算时排除第一天血压值,仅计算后6天血压平均值,即记录12个读数,取其平均值。
⑵治疗阶段:根据第一周自测血压值指导药物治疗。如改变治疗,则自测血压2周,用2周血压平均值评估疗效。
⑶随访阶段:如高血压得到控制,建议每周自测血压一次,如血压未控制、或血压波动大、或病人依从性差,则建议增加自测血压频率,如每天早晚各测一次。
⑷特殊情况:如要鉴别隐蔽性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建议每天自测血压早晚各1次,连续测量2-4周。
要了解24小时血压波动变化,可增加自测血压频率,如早(6~8点),中(12~2点),下午4~6点,晚(8~10点)各测一次。连续自测2-4周。
⑸长期观察:一般每周自测血压一回,早晚各1次,每3个月重复头一周的自测血压频率。
测测你的血管年龄
方法一:
动脉硬化指数(AI)= <血总胆固醇(T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是国际医学界制定的一个衡量动脉硬化程度的指标。它的正常数值为<4。
如果一个人的动脉硬化指数<4,反映出其动脉硬化的程度不严重或在减轻,数值越小动脉硬化的程度就越轻,引发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就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