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情感

心脏病有什么危害 详解心脏病的最后战场

心衰是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病、先心病等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末期阶段,也是心血管事件链中的最终环节。全球大约有3800万心衰患者,我国有450万心衰患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这一数字还在上升。在过去30年中,尽管心衰的诊治取得了许多进展,但其病死率依然很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我国心衰患者的住院数量占同期心血管疾病的20%,但死亡数量却占40%。心衰的生存率甚至低于许多恶性肿瘤。因此,有人把心衰比作心脏的“癌症”。近年来,心衰的发生逐渐年轻化,导致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就是中青年人不良的生活习惯及快速的工作节奏,如饮食作息不规律、吸烟、酗酒、缺乏体育锻炼,长期处于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的状态中,人体的中枢神经调节受到影响,导致心脏的负荷加大,促进心衰的发生。

心衰的根本问题是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其原因有心脏负荷加重、心肌代谢障碍、心肌病变等。心衰患者的心脏由于长时间超负荷运转,正常功能受到损害,心肌的收缩和舒张能力都减弱,这就造成心脏无法正常通过收缩将血液泵入动脉,也无法通过舒张将静脉血液“收回”,不能推动正常的血液循环,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无法满足人体各组织器官的营养代谢,就出现了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比如体力活动受限、乏力、呼吸困难,在活动后或在夜间平卧时出现呼吸急促、胸闷、憋气症状,严重者休息时也感觉呼吸困难,有的还伴有下肢水肿尤其是脚踝部先出现,肝大、上腹部压痛、口唇发紫。但也有些患者存在无症状性心衰,早期常能自由活动,工作生活不受影响,活动后出现呼吸急促、胸闷、憋气,休息之后症状消失;或在夜间突然出现窒息、胸闷、惊醒被迫坐起,几分钟后症状消失。由于白天无症状,所以常常被忽视,所以一旦出现这些症状一定要警惕心衰的可能。

随着对心衰的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研究,心衰的治疗策略有了很大的转变。心衰指南也不断更新,目前认为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慢性启动是引起心肌细胞凋亡、心肌重构的重要因素。心肌重构是心衰持续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是决定心衰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因此治疗心衰的关键是阻断神经内分泌系统,阻断心肌重构。心肌重构这一过程可用药物缓解或逆转,一系列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够逆转心肌重构,目前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已成为治疗心衰的基石。诚然,药物治疗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目前来看,尽管各种新型药物相关研究结果不断发表,但除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以外,至今尚无突破性进展。有时严格的药物治疗仍难以奏效,近年来一些非药物治疗的有效性给有些心衰患者带来了转机。在心内科,根据合适的患者装置一个类似普通起搏器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可用来治疗心脏收缩不协调,改善心功能;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来防止心衰发生室速/室颤患者猝死。应用心脏左心室辅助装置以及迷走神经刺激治疗终末期心衰,也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并且,近年有对心衰的基因及干细胞治疗也处于探索阶段。在心外科,一些终末期心衰患者可以选择心脏移植进行治疗。

体重监测与低盐限水

2014年世界心脏病学专家Braunwald教授提出“向心衰宣战”的口号,呼吁大家重视面对这一个重大的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在这一特殊的战场里,各种药物、器械、移植等治疗手段只是武器,但心衰的治疗成功需要心脏专科医生与患者共同御敌。一旦确诊心衰或具有心衰危险因素的患者,要学会自我检测、自我预警、自我管理,学会一些心衰的基本保健知识,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首先应做好心衰的预防,预防心衰发生及加重,控制好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的工作、生活方式。约有半数以上的心衰患者发作时有诱发因素,应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体力活动,避免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等应激状态;感冒、呼吸道及其他各种感染;擅自停药、减药;高盐饮食、喝水过多或未经您的专科医生同意,擅自加用其他药物,如止痛药、激素等。同时要学会自我监测病情变化,注意检测体重,推荐患者每日清晨于如厕后、进早餐前称体重。如果心衰病人3天内体重增加超过2公斤,或每天体重的增长达到1公斤以上,几乎可以肯定有液体潴留存在,需及时就诊。体重持续、快速地增长(每天1公斤)是心衰恶化的重要线索。血压和心率水平反应心脏基本功能状态,又能反应药物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心脏病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平素也应注意其变化。同时应提高对药物依从性,由于慢性心衰患者需要长期规律用药才能减轻症状,减少住院的频率。每位患者所用药物治疗也不尽相同,并非每类抗心衰药物均可使用,具体应由心脏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制订恰当的方案,并随患者情况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其次合理安排生活起居,坚持低盐饮食。心衰本身就会使体内的钠盐不能顺利排出体外,进而过多的钠又会使身体内的液体潴留,造成心脏负担过重。表现为踝部或是下肢水肿、气短以及体重增加,其次是限制水的摄入,推荐每日饮水在1500ml以下,适度进行活动,基本原则是量力而行,根据心功能状态确定运动量和时间,循序渐进。如果通常不活动或是因为生病卧床休息了一段时间,那么逐步开始运动就尤其重要。其中最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运动就是散步。

总之,心衰是心脏病的最后战场,也是心血管领域最为棘手和最具挑战性的疾病。心衰防治必须建立“从危险因素到终末期难治性心衰”的长程防治理念和策略。在心衰防治的每一个阶段,都必须“御危防变”,即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和消除致病危险因素,消除心衰的诱发和恶化因素,患者也要学会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