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是怎么形成的 揭示先心病三元凶
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危害小儿健康、威胁生命的严重疾病。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儿并不少见,有的生下来就有症状,容易早期诊断,有的生下来很好,以后才逐渐出现症状,也有的外表一直健康但有心血管畸形,往往容易忽略。虽然现在对大部分先天性心脏病都可以应用手术矫治,然而有不少先天性心脏病由于没在及时发现,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去医院看病,已为时太晚,故而失去手术机会,造成恶性后果。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使孩子完全恢复健康的重要关键。
一般来说,家族中没有遗传性疾病,父母健康,妊娠及生产顺利,婴儿发育正常,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机会会少得多。对有上述情况的家庭,父母就应对孩子的健康状况更加重视。察觉到小儿有下列症状时,首先要考虑到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以便明确诊断,有的放矢地加强治疗:
孩子发育迟缓,体重不增、消瘦、多汗,这些是心功能不全或心排血量不足的表现,切莫误认为营养不良或有佝偻病。
孩子呼吸急促,喂奶困难或喂奶时呛咳甚至拒食,这些是比较明显的心功能不全的征象。
反复的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尤其是肺炎的孩子,可能与护理不当或抵抗力有关,但不乏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病情较重的小儿甚至可有哭声嘶哑和哭之无声,这是由于扩大的心脏或血管压迫喉返神经所致。
有些严重症状如小儿紫绀,浮肿等更应想到先天性心脏病,并找医生诊治。
儿童诉说易疲乏,可能与心脏疾病有关系,还有的儿童长出气,有的口周发青,这些都应引起重视。
我国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0万。记者昨天上午在市儿童医院了解到,先天性心脏病目前已成为常州地区发病率最高的先天性疾病之一,该院小儿心胸外科主任表示,大气污染、家装污染和孕期病毒感染,是先天性心脏病高发的主要病因。
作为此次“救助先天性心脏病青少年活动”医疗专家组成员和主刀医师告诉记者,每年有400人次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来市儿童医院检查治疗,实施手术超过50例;先天性心脏病最佳手术年龄为1—2岁。
哪些孕妇易生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宝宝呢?妊娠前3个月有感染或服药史;长期接触毒物及放射线史;患有血液病、内分泌病、结缔组织疾病、心血管疾病或遗传病;有心内、心外畸形的不良生育史,有心脏病家族史;检查已证实或怀疑胎儿有心内、心外畸形或染色体异常;宝宝宫内发育异常,羊水过多或过少;胎儿心率过快、过慢或节律不齐。
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依据
先天性心血管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随着心脏诊断方法及外科手术治疗技术的进展,目前绝大多数先天性心血管病均能获得明确的诊断和手术矫正治疗,预后较前有明显的改观。
以下7种先心病危险因素必须高度警惕:
1、环境污染如孕妇接触放射线、重金属、较长时间接触有机溶剂,处于高海拔缺氧环境等。
2、有先心病家族遗传史。
3、病毒感染妇女在怀孕最初3个月,特别是怀孕3周-8周,如遭到流感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疱疹病毒,特别是风疹病毒感染,胎儿易发生先心病。
4、孕妇患有糖尿病而未经治疗和控制病情。
5、孕妇在妊娠早期接触致畸药物,如锂、苯妥英钠或类固醇等。
6、近亲婚配。近亲婚配是使胎儿致畸而发生先心病的高危因素。
7、不良嗜好。孕妇嗜烟、酒后同房受孕等会增加胎儿染色体异常几率,导致婴儿发生先心病。
防先心病孕早期最重要
据调查,我国每年新增先心病患儿约20万,即每10分钟就有3个新生儿带着一颗缺陷的心脏来到这个世界,而小儿先心病又是该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特别是患先心病的新生儿若不及时医治死亡率极高。
据小儿心血管病专家介绍,要预防和减少先心病的发生几率,孕期的妇女,特别是妊娠三个月以内的孕妇生活状况至关重要。在此期间,孕妇要防止病毒和寄生虫的感染,尤其是预防感冒等多种传染病的发生;有合理饮食和运动锻炼,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妊娠期间的孕妇切忌乱服用药物。例如,有些孕妇认为感冒或发烧是小病,便自己去药店买一些成药服用,这样做会有一些潜在性的危害影响腹中胎儿。高龄的产妇妊娠也存在着一些危险,因为有一些遗传因素会影响胎儿的基因和染色体,从而增加了新生儿患先心病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