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怎么检查 诊断5方法需特别关注
大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诱因都伴随着婴儿出生,环境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引起小儿先心病的几率最高,其中以遗传为更重要。那么如何让孕妇在产前就得知改病情,以便做好准备措施呢?
目前,产前诊断先心病的方法有五种:
1.通过结婚前的病情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先心病病人及其亲属,得知是否有该病史存在。
2.通过生育指导及时发现妊娠异常、流产原因。
3.定期进行妊娠检查,及时发现异常妊娠,值得提出的是先心病的高危人群。一旦妊娠即应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妊娠16-20周即可进行,这时可发现异常心脏畸形,如永存动脉干、大动脉转位、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等。一且发现应尽早进行流产、引产术,这对贯彻优生优育具有重大意义。当然,具体操作根据每个家庭实际情况而定。
4.提高产科技术水平,减少早产、新生儿窒息等的发生,也可减少先心病的发生。
5.胎儿镜检查,直接观察胎儿形态,取血样、羊水进行染色体检查。特殊蛋白测定,代谢产物、酶活性检查等。
一旦检测出小儿患有先心病可根据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通过和医生的沟通,再决定如何实行。切勿只凭单方面的揣测就妄下结论。另外,充分了解病发诱因也很重要。
专家介绍,目前已知的可导致先心病的致畸因子很多。主要包括:
1.药物:酒情、笨异丙胺、反应停、性激素等
2.风疹病毒
3.母体疾病:糖尿病、红斑很疮、苯丙酮尿症等。这些因子作用在心脏发育的易损期,即妊娠2-8周,可造成不同种类的先心病。
在孕妇怀孕期间,如发现直系家属中有曾患先心病病史的人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包括35岁以上的高龄产妇,以及有流产、死产、死胎史者都是令小儿患病的高发群体。即便确诊病情,孕妇及家人也不用过度担心,为了胎儿和自身安全着想,还应保持情绪稳定,待和医师商议后总会得出全优方案。
我国每年出生的婴儿约有7‰至11‰为先天性心脏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不幸和深重的负担。据了解,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遗传史。兄弟姐妹同时患先心病、父母与子女同时患先心病的情况颇不少见了,而且其疾病性质甚为近似。
症状详细描述:
1、心衰:新生儿心衰被视为一种急症,通常大多数是由于患儿有较严重的心脏缺损。其临床表现是由于肺循环、体循环充血,心输出量减少所致。患儿面色苍白,憋气,呼吸困难和心动过速,心率每分钟可达160次-190次,血压常偏低。可听到奔马律。肝大,但外周水肿较少见。
2、紫绀:其产生是由于右向左分流而使动静脉血混合。在鼻尖、口唇、指(趾)甲床最明显。
3、蹲踞:患有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特别是法乐氏四联症的患儿,常在活动后出现蹲踞体征,这样可增加体循环血管阻力从而减少心隔缺损产生的右向左分流,同时也增加静脉血回流到右心,从而改善肺血流。
4、杵状指(趾)和红细胞增多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几乎都伴杵状指(趾)和红细胞增多症。杵状指(趾)的机理尚不清楚,但红细胞增多症是机体对动脉低血氧的一种生理反应。
5、肺动脉高压:当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的病人出现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和紫绀等综合征时,被称为艾森曼格氏综合症。临床表现为紫绀,红细胞增多症,杵状指(趾),右心衰竭征象,如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周围组织水肿,这时病人已丧失了手术的机会,唯一等待的是心肺移植。患者大多数在40岁以前死亡。
6、发育障碍: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往往发育不正常,表现为瘦弱、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
7。其它:胸痛、晕厥、猝死。
随着心脏病外科治疗技术的发展,及病人对手术效果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一些旨在减少损伤、尽量不影响外观的心脏微创手术出现。微创手术是未来心脏病治疗的一个方向。单纯性的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瓣狭窄可以采用微创治疗,但也要视其具体病情决定,不是所有的这四类先天性心脏病都能采用微创。按照心胸外科的经验,有近一半的先天性心脏病可以采用微创治疗。微创手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年龄及体重均有一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