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律失常有什么症状 4点为你敲响警钟
心律失常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但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相应增高,老年人发生率可高达90%以上。为什么老年人易发生心律失常?
解析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特点:
老年人发生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与青壮年的表现有所不同,通常表现为周身乏力、易疲劳、心悸、情绪不稳,有的甚至表现为行动不便,出现行走困难等,上述表现易被误认为是由于年老所致的生理功能减退的表现,而想不到是由于心脏出现心律失常所致。另外,老年人易发心肺部疾患,随着病情发展,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心悸,当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绞痛时,常伴发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等;反过来,心律失常又会加重上述疾病,使原发病的症状更加明显,从而忽视心律失常的存在,以上都是老年人易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
(1)老龄变化:老龄心肌的解剖、生理和生化变化使心肌的正常生理性质发生改变,产生较高的兴奋性、较慢的传导。如窦房结和结间束及周围区域的弹性和胶原纤维局灶性增厚和脂肪浸润,引起心房性心律失常,如发生于房室结和房室束,以及束支和分支,引起不同部位的传导障碍。
(2)生理变化:老年人常有二氧化碳潴留,可以增加心肌的兴奋性,也可促进心律失常。
(3)心肌疾病:由于窦房结动脉或其发源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房缺血及炎症、纤维化等,导致房性心律失常。冠心病引起的心肌梗塞和心室扩大,可以导致心室过度牵张,缺氧和钾积蓄,改变动作电位,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心室肌缺血,受损心室肌与正常心肌间的电生理不均匀性,可以诱发折返而引起反复发作或持续的室性心动过速。肺心病时多源性房性早搏心动过速较多见。在老年性心肌淀粉样变中,心房颤动见于心房内有多量淀粉样物质沉着。老年人二尖瓣环可有退行性变及钙化,病变可涉及到传导系统,引起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
(4)药物作用: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较低,在用药物治疗中比年轻人容易发生毒性反应。由于老年人多窦房功能障碍,在中年人应用无顾虑的药物,可能在老年人引起对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的不良作用。
虽然临床检查特别是发现心尖搏动和动脉搏动不规律时,常可证实心律失常的存在。但如果以规则的心搏作为主要的判断标准,将遗漏许多心律失常。老年人的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桡动脉的搏动可能很规则,但检查时发现有异常的心率、心音的强弱不一,异常的颈动脉搏动和血压的改变,均有助于心律失常的诊断。
心律失常患者在确诊的时候不要惊慌和紧张,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心律失常都会产生不良严重后果,并且不是只要患了心律失常就必须要治疗的。
大家对心律失常必须要有科学的正确的认识。
一,心律失常并不等同于心脏病
心律失常表现为一种突发的规律或不规律的心悸、胸痛、眩晕、心前区不适、憋闷、气促、手足麻木和晕厥,甚至神志不清。部分患者也可无任何不适症状,仅在心电图检查中被发现。心律失常的病因相当复杂,常见的有下列5种:①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疾病、风心病等;②各种不良刺激,如情绪激动、疲劳、饮酒、喝浓茶和咖啡等;③药物因素,如使用洋地黄、奎尼丁,及某些抗肿瘤药物等;④严重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⑤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由此可见,虽然大多数心律失常是由器质性心脏病所致,但发生心律失常并不一定说明患了心脏病,正常人也可以出现心律失常。
值得一提的是,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老年人易发生心律失常。不少老人认为自己有心律失常,就是患上了“冠心病”,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冠心病会导致心律失常,但心律失常不全是冠心病导致的。除高血压、心肌病、心力衰竭、心肌纤维老化、窦房结功能低下等器质性因素以外,一些非器质性因素,如情绪变化、感染、贫血、电解质紊乱等,也可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因此,对于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而言,首先应仔细寻找导致心律失常的病因和诱因,切忌轻率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若必须用药,也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严密观察,安全第一,因为老年人对药物耐受性差,易发生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