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情感

吃什么预防心肌梗塞 注意这些平衡饮食

心肌梗塞的相关常识问题,大家可能有点了解,但是要说到详细的了解,那就有许多人不知道了,毕竟知道的心肌梗塞知识只是一些皮毛,这对于易患心肌梗塞的人来说很致命。最起码的应该要了解心肌梗塞发病时有什么症状表现,要不然有疾病发作却还不自知,就会带来生命威胁了。

多数病人在发病前收日致数周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以新发生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或原有的心绞痛加重(恶型心绞痛)为最突出。其症状为:

1.疼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多无明显诱因,常发生于安静时,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片多不能缓解。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少数病人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部分病人疼痛位于上腹部、被误认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部分病人疼痛放射至颈部、背部上方,被误认为骨关节痛。

2.全身症状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体温一般在38度左右,很少超过39度,持续约一周左右。

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重症者可发生呃逆。

4.心律失常见于75%~95%的病人,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而以开始24小时内最多见,可伴有乏力、头晕、昏厥等症状。

5.低血压和休克疼痛期中血压下降常见,未必休克。如疼痛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10.67kpa(8mmhg),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每小时《20ml),神志迟钝、甚至昏服者,则为休克表现。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1周内发主。

6.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室衰竭。

临床上心肌梗塞的表现对于医生来说,也是诊断及与其它疾病相鉴别的重要关键,因此不管医患者都要引起重视才好。为了预防心肌梗塞的发作,也为了自己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建议大家平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由于初春天气还是比较寒冷,中老年人的心肌梗塞较为频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正确的食疗方法能够有效的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

春季预防心肌梗塞的饮食方式,总体来说不宜过食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控制食盐量,避免吃刺激性的食物。饮食宜清淡,多食易消化的食物,要有足够的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晚餐量要少,肥胖患者应控制摄食量,以减轻心脏负担。宜常食用植物油及维生素,多吃小米、燕麦、大麦、豆类、香菇、木耳等食物。

注意水和电解质平衡。有过心肌梗塞病史的患者饮食方面要注意将水的含量应与饮水和输液量一并考虑,使其适应心脏的负荷能力。如心肌梗塞患者伴有高血压或心力衰竭,则应限制钠盐和过多的水摄入。食物中水的含量应与饮水及输液量一并考虑,使适应心脏的负荷能力。如患者伴有高血压或心力衰竭,应限制钠盐,但临床上亦观察到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后,尿中有钠的丢失,故应根据血液生化指标予以调整。

有人研究缺血心肌的营养代谢,认为镁对缺血性心肌病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膳食中含一定量的镁,可能有助于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成人镁的需要量为300~400毫克/日,食物来源为有色蔬菜、小米、面粉、肉、海产品等。已知钾对心肌的兴奋性、传导性等均有影响,低钾血症易发生心律失常,故应注意如有低钾血症出现,饮食上应予调整。

另外,春季天气反复,气温时高时低,大家一定要注意天气变化、注重御寒保暖。有不少老人喜欢晨练,其实这个习惯并不太好。凌晨至早上九、十点钟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时间,老年人最好避开这个时间段。相同的活动量,下午发生心肌梗塞、心绞痛的概率就要比清晨低很多。

春季预防心肌梗塞,一是要从饮食上注意,二要注意生活起居,三要注意观察心肌梗塞的先兆症状。一般来讲,心肌梗塞的先兆症状多在发病前一周出现,少数病人甚至提前数周,约40%的病人发生于梗塞前1-2天。有的病人可不止一次。因此,上述症状一旦发生,必须高度重视,应立即与医生联系,尽快送医院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