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威风锣鼓的乐器配置(威风锣鼓的作用)

导语:威风锣鼓培训——第三章:威风锣鼓的乐器

第一节:乐器名称及特点

威风锣鼓的乐器、由鼓、锣、钹、铙四种乐器组成。过去还有小斗锣的,现在已经基本不用了。

鼓为全国统称。其形状圆而扁,古称“扁鼓”。其尺寸在62公分至52公分左右.鼓腔高低在27至40公分之间, 鼓锤长短在25至30公分。

建国前后,随着威风锣鼓的改革与发展,其大小几经变化,过去鼓大而重,要用架子执掌或者人抬着,有条件的村子还加上门鼓,所以从不移动表演,但它的共鸣浑厚、震耳欲聋。

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的欣赏要求在不断的提高,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们精神焕发,春风得意,敲锣鼓,就很自然得手舞足蹈起来,把民间吹打乐的表演方法,揉进威风锣鼓来,取其“动”变之长,尤其威风之神韵,敲打起来,就要表演,鼓就得表演者自己背,为了方便灵活,鼓就适当缩小,从而就大大提高了威风锣鼓的可视性、观赏性。

锣铜制,为全国统称,直径30公分-40公分之间,锣边5至7公分,但是威风锣鼓里的锣是最有特点的,敲起来不像京锣那样纯正清脆,也不像苏锣那样低沉,而是浑厚沙哑,带有粗犷风味,现在锣的重量轻了,便于推、端、托、举、表演灵活,颇受群众欢迎,由于它体小年轻,数量众多,所以编排队形,考虑动作时,总是以它为基础。

钹铜制,直径在30至40公分,他的称谓即不统一,它是由两扇钹对击而发出响声,在威风锣鼓里称钹,也有因其共鸣腔大而叫“大腕钹”的,有的地方叫“召钹’临汾一带简称“钹”。威风锣鼓里的地位非常重要,因他的音响清脆洪亮,它可以领到一切(乐器),而其他的乐器,则无能为力。 另一方面,威风锣鼓曲牌,百分之九十五的丛钹开头的,它非常自由,可任意延长,一人拍钹,可等待他人接锣,所以有号召、呼唤人们来敲锣鼓的意思。过去的钹,共鸣腔也大,钹扇也大,一般有八斤左右,拍起来嗡嗡作响,威震四方。现在的钹一般有四斤左右,但由于锣鼓队人数众多,加之有了对性和表演,即服装的鲜艳,以视觉上的满足,弥补了音响上的不足。

铙称谓也不统一。有的叫钗钹,有的叫铙钹,威风锣鼓利则成为“铙”

我们的看法是:在威风锣鼓里。两扇钹相对而击称谓召钹,上下相叉是铙钹,可见称为“钹”和“铙”。铙在锣鼓队里的数量少,音量小,但他最大的作用是掌握节奏,掌握情绪。

在威风锣鼓的曲谱里,铙一般在后半拍的位置击奏,这就说明弱拍铙快于慢,至关重要,决定着曲牌的节奏。故铙手应老练、稳健、节奏感强的人担当。所以一般在农村锣鼓队里一般铙手是由年长者

第二节 乐器的配件与加工

乐器从厂家出厂后,有的并不能使用,还需配件与再加工,现分属于下:

鼓的配件有:

1、 底绳两条。(各一米。尼龙绳最好,麻绳、皮条也可以)

2、 背带一条。(三米、以优质布,但可防滑)。

鼓的加工主要是系鼓带,要系的牢靠,系的科学。其步骤:先把底绳系在鼓一侧的两个铁环上,与鼓的另一侧的绳子相等,然后,将两个铁环上的绳子,按鼓手背鼓的角度,给与固定,使其外边长里边短,形成斜角,最后,用背带系在尼龙绳上,剩余的背带,两头要相等,扎成大花起装饰作用,鼓的高低已鼓放在表演者的腹部为宜。这样,背起的鼓,鼓面平稳,不会摇晃。

鼓槌 厂家出厂就可以使用

锣的配件有:

支撑杆一个 直径约3公分-4公分,长短以锣的内沿为准。

随着威风锣鼓表演艺术的提高,锣的加工也做了改进,将支撑杆放在锣内侧的1/2处,在支撑两端要锯成与锣内侧的弧圆面相吻合,支撑杆的位置要与锣原先的两个小孔成垂直状,然后再支撑杆与锣边接触处,从外面一边,钻得个小孔,用木螺丝拧紧,以防止支撑杆转动。

锣槌 厂家出厂,即可使用。

钹的配件有:

1 、螺丝两条,长约8公分 直径0.7公分

2 、宽约四公分,长约40公分的背包带两根

3 、红黄绿三色绸子40公分见方,各两块

加工:把背包带对折,在对折的一端螺丝穿过背包带,然后把螺丝固定在钹碗原先的小孔里,演出时把红黄绿筹资拴在演奏者的两个手的中指上即可。

5、铙出厂后,即可使用

第三节 乐器的操作方法

鼓背鼓:双手拿好鼓槌,鼓带斜挎在左肩上,左手在鼓带下伸出以备击鼓,右手则无鼓带的限制,鼓夸好以后,鼓腔紧贴腹部,鼓的前沿要略低一点,双手握住鼓槌的后圪塔,左手举止胸前靠右,右手举止头顶准备开打。敲鼓时,要思想集中,情绪饱满。精神振奋,昂首注目,好像即将冲锋陷阵的战士一样。

威风鼓——挎鼓

威风鼓——挎鼓

锣用左手持锣,左手食指翘起,其余手指握紧锣棒,使锣棒与手臂垂直。开打前,和鼓的要求一样,思想集中,目视前方,两腿平分,挺胸收腹,右手将锣槌举起,左手按教练要求,或提、端、拖、举。准备开打。

钹钹加工好后,左手指平展,插入手柄之间,呈握球状,如手感摇晃,还得紧护手垫,重新绑扎直至牢靠。右手与左手同。拍诏前,两脚平分与肩同宽,两手握诏,诏面向上,曲肘平托与胸前两侧,目视前方。拍诏,过去有“诏不下与头”的说法。意取激烈、紧凑之势。现在有所发展,有新变化。基本方法有二:一是胸前拍;二是头顶拍。胸前拍,即在胸前的部位两钹合击。合击时,两钹钹碗必须对齐,不仅共鸣好,且乐器不宜损坏。应特别注意的是,两钹合击后,应立即离开,否则形成聚音,钹即裂缝。头顶败,和胸前一样,只是在激烈紧凑的节奏里使用,以显示一种勇往直前,威风凛凛的英姿,加上必要的技巧,给人一种催人上进的力量。

铙钹铙钹预备时,两手握住铙柄(中间的疙瘩),铙面朝上,平方与胸的两侧,开大后,两铙在胸前上下相擦发出叉叉的声音。故有“铙不过顶”的说法。

铙手要特别注意:①两铙是上下相擦而过,发出叉的声音,不是上下碰撞或斜面相拍发出“平”的音响。②两铙相擦时,铙面不要上下垂直,而要倾斜20度左右,约在全铙五分之四的地方接触相擦,以防擦破手指。③有铙的地方没有诏,有诏的地方却有铙,所以两手上下的手势要一致,一般情况下,强拍右手上,左手下,弱拍右手下左手上。④威风锣鼓里的铙不能相互对拍,否则铙会破裂。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欣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