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情感

哺乳期月经不调怎么办 教你按摩穴位来调理

女性在生完孩子之后很容易出现月经不调的现象,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哺乳导致的,哺乳会引起卵巢功能的紊乱出现月经不调,必要时可以去调理,及时采取安全有效的避孕措施。


1女人八大症状说明你月经不调了

症状一:经血颜色

正常的血是暗红色的,血中混有脱落的子宫内膜小碎片、宫颈粘液、阴道上皮细胞,无血块。如果经血稀薄如水,仅有点粉红色或发黑发紫,则是不正常的。如果经血完全是凝血块,也不正常,可能另有出血的部位,应及早 就医,保证身体健康。

症状二:经期提前

月经提前指月经周期缩短,短于21天,而且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属于排卵型功血基础,月经失调温双相。卵泡期短,仅7~8天,或黄体期短于10天,或体温上升不足0.5℃。

症状三:月经中期出血(又称经间期出血、排卵性出血)

指两次规律正常的月经周期中间出现的出血,是由于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使子宫内膜失去激素的支持而导致的子宫内膜脱落引起的出血。

症状四:月经期(也称行经期)

女子的月经期大约是2~5天。一般行经的规律是第一天经血不多,第二三天增多,以后逐渐减少,直到经血干净为止。这是因为第一天子宫内膜脱落刚刚开始,第二三天子宫内膜脱落增多,出血量也增多了,子宫受到刺激,加强收缩,把大量经血排出的缘故。有的人经血干净了以后,过一两天又来了一点,俗称

“经血回头”,这也不是病,而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有的女子经期长达10~20天,月经淋漓不尽;有的经期极短,只是“一晃”即过。

这两种现象都是不正常的。

症状五:经期延长

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正常,但经期延长,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至2周方净。有炎症者平时小腹疼痛,经期加重,平时白带量多,色黄或黄白、质稠、有味。黄体萎缩不全者同时伴有月经量多;子宫内膜修复延长者在正常月经期后,仍有少量持续性阴道出血。

症状六:经血量

女子月经量的多少因人而异,一般是20~100毫升。一般每天换3~5次卫生巾或纸,就算是正常。如果经血量过多,换一次卫生巾或纸很快就又湿透,甚至经血顺腿往下淌,这就不正常了。经血过多,可能是精神过度紧张、环境改变、营养不良以及代谢紊乱等因素引起的功能性子宫出血。经血长期过多会引起贫血,应查明原因,进行治疗。当然,如果因为子宫、卵巢不正常或全身性疾病,引起月经量过少,这种情况也不正常,也应及时就医。青春期的少女以月经量过多较为常见。其主要原因是在青春发育期,卵巢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这时候的月经一部分属于无排卵性的。没有排卵就没有黄体,没有黄体就缺少孕酮。因此,子宫内膜只能处于增殖期而不能达到完善的分泌期,以致子宫内膜脱落不完全而影响子宫的收缩,造成经血过多。此种情况如不引起注意,久而久之,可出现面色

苍白、乏力、头晕等贫血症状,也应就医治疗。

症状七:经期延迟

月经错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一行,并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有排卵者,基础体温双相,但卵泡期长,高温相偏低;无排卵者,基础体温单相。

症状八:月经先后不定期

月经提前或延迟,周期或短于21天,或长于35天。

2哺乳期月经不调怎么办

1、 经量过少 原因

有些女性生孩子后的月经周期正常,但是经量少。造成这一症状的原因可能有产后感染、产后大出血、子宫内膜粘连。此外,新妈妈如果贫血、甲状腺障碍、内分泌失调、天气突变、过于劳累,受风寒,节食过度也能造成新妈妈月经量减少。

调理方法

哺乳期妈妈严禁使用避孕药,应该使用避孕套或上环的方式来避孕。避免再次怀孕而不得不做人流损伤子宫内膜;此外月经量少的新妈妈不宜过度节食,避免营养不良。

2、经量过多

原因

这是大多数新妈妈在产后第一次来月经时都会出现的症状,不仅经量大,而且持续时间更长,主要是由于产后卵巢雌激素持续低剂量分泌,引起子宫内膜增生、脱落而导致的。有时过度疲劳、精神紧张也可能引起月经量过多。不过疾病因素如子宫肌瘤、子宫息肉等妇科病,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都会造成月经量过多。

调理方法

如果产后第一次月经不断增多,并且出血时间超过7天,应该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通过口服药物或使用宫内节育器释放药物治疗。凡涉及药物使用的身体调理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产后月经恢复时间

月经在产后多久恢复呢?这主要和新妈妈哺乳时间和哺乳频率有关。如果妈妈在产后不哺乳,一般产后2~3个月左右月经就可恢复。如果新妈妈哺乳,月经的恢复时间个体差异大。有的在产后4个月恢复,有的在半年后恢复,有的在哺乳期都不会有月经,这些都是哺乳影响了内分泌,属于正常现象,不用太过担心。

3多多按摩穴位可以调理月经

①三阴交

位置:位于小腿的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小腿内侧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

作用:三阴交穴属脾经之穴,是肝、脾、肾三经交汇之处,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又称为“调经要穴”。三阴交穴可以有效治疗各种妇科疾病,例如月经不调、手脚冰冷、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等。

操作:痛经或月经不调者,在月经开始前一周左右,每天花1分钟刺激此穴,有良好的保健效果。更年期综合征等病症者,常刺激此穴,能改善病情。但孕妇不宜刺激此穴。

②关元穴

位置: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

作用:培补元气、肾气、暖下元,治病范围广泛,包括妇科类的白带病、痛经、各种妇科炎症。

操作:每天坚持点按或灸此穴30分钟,有助提高性功能,对腰部发冷、体质虚弱者效果更好。还有个在家比较可行性的操作方法,是买个有一个或两个孔的艾灸盒,每个孔放一截艾条,点燃艾条后把灸盒放在下腹部(离肚脐大约4个手指头)的位置进行熏灸,每次30分钟左右,注意防止烫伤。

4月经不调吃什么调理

月经不调吃什么调理?经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对于月经不调的女性来说,可以在经期食用一些调经药膳,如益母草汁粥、清肝调经汤、凉拌马兰头、豆豉羊肉汤等。

1、益母草汁粥

准备鲜益母草汁10克,鲜生地黄汁、鲜藕汁各40克,生姜汁、蜂蜜适量,大米100克。将大米煮粥,待米熟时,加入上述诸药汁及蜂蜜,煮成稀粥即成。

主要功效:滋阴养血、调经消瘀、解渴除烦,适用于妇女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血晕、恶露不净、瘀血腹痛等。宜用沙锅,不宜用铁锅。脾虚腹泻者忌用。在食用这款药膳时切勿加入葱、韭菜。

2、清肝调经汤

准备勾藤12克,炒丹皮10克,炒山栀9克,赤白芍各12克,焦山楂10克,五灵脂10克,炒蒲黄6克(包煎),炒川续断12克,茯苓10克,炒柴胡5克,益母草15克。

主要功效:有清肝解郁、化淤调经的作用,治疗月经提前、经量过多、经前乳房胀痛、经期血块多等病证。本方必须在行经时候服用,才更有效。

3、凉拌马兰头

贮备新鲜马兰头200克,卤香干2块,味精、糖、盐、麻油各适量。将马兰头择洗干净,放入沸水锅焯1分钟,取出过凉后,将其切成碎末。再将卤香干切成碎末后拌人马兰头末中,加入糖、盐、味精,淋上麻油,拌匀即成。佐餐当菜,随意服食。

主要功效:本方可以清热凉血。适合于月经不调,属血热型,月经超前,量多,色红质粘,心烦,口渴苔黄,脉数等情况。

4、豆豉羊肉汤

准备豆豉500克,羊肉100克,生姜15克,食盐适量。前三味共置沙锅中煮至熟烂,加盐调味。每次月经前1周开始服,连服1周。

主要功效:本方温经散寒,养血调经。适用于月经不调,属血寒型,月经后期,量少色暗,小腹冷痛坠胀,舌苔白等症。

5月经不调食谱推荐

1、益母草炒荠菜

材料:鲜益母草3克,鲜荠菜30克,菜油适量。

做法:将鲜益母草、鲜荠菜洗净切断。把铁锅放在旺火上,倒入菜油烧热,放入鲜益母草、鲜荠菜炒熟即可食用。

功效:益母草有活血、破血、调经的作用;荠菜含荠菜酸,能缩短出血、凝血时间,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对血淤型月经过多特别有效。

2、归地烧羊肉

材料:羊肉500克,当归、生地各15克,干姜10克,酱油、盐、白糖、黄酒各少许。

做法:羊肉洗净、切块,放入砂锅中,再放入当归、生地和干姜及酱油、盐、白糖、黄酒、清水,烧至肉烂即可。

功效:温中补虚,益气补血;适用于气虚所致月经量多,色淡质虚,面色无华,神疲气短,懒言,舌质淡,脉弱无力。

3、乌鸡汤

材料:乌鸡1只,当归、黄芪、茯苓各9克,盐少许。

做法:将乌鸡洗净,去脏杂,把当归、黄芪、茯苓放入鸡腹内用线缝合,放入砂锅内煮熟,去药渣,加入盐食肉喝汤,分23次服完。月经前每天l剂,连服35次。

功效:健脾养心,益气养血;适用于气血不足而致月经过少,经色稀淡,头晕眼花,心悸,面色萎黄,小腹坠痛,舌质淡红,脉细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