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容

咏菊古诗黄巢(黄巢《咏菊》)

导语:咏菊诗当属黄巢写的最好,有意境有思想上层次

谁咏菊诗写得最好,当属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不服来战!

古代诗词中的“菊花”,因其在百花纷纷枯萎的深秋季节傲霜怒放,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深受古代文人的喜爱,多有诗文加以赞美。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元稹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女词人李清照的“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韦庄的“红兰莫笑青青色,曾向龙山泛酒来;”白居易的“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李白《九月十日即事》“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晏几道的“黄菊开时伤聚散。曾记花前,共说深深愿。重见金英人未见,相思一夜天涯远。”丘浚的“浅红淡白间深黄,簇簇新妆阵阵香。无限枝头好颜色,可怜开不为重阳。”这些诗人,名人写的咏菊诗,不管从意境还是情感来说,都不愧是写诗咏词的大家作品,都值得称道但相比于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写的咏菊诗还是稍逊色了一些。

下面我们看下黄巢对咏菊诗怎么写的,大家欣赏一下: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我们看黄巢的这首咏菊诗,黄巢一反传统的观念,对菊花大加讴歌与赞扬,更显出菊花精神抖擞、威力极大。特意将菊花之“开”与百花之“杀”并列在一起,构成鲜明的对照,以显示其间的必然联系。我们说言为心声,有什么样的思想考虑,就会有什么样的诗文面世。这是一首咏菊喻志诗,题为《不第后赋菊》,作者黄巢本来是一个他善武能文的人,谁知屡次考试不第,心声不满,是对封建王朝腐朽统治不满,是对科举考试制度不满,自己本是一个爱学好学之士,自己本可以科举及第,而总是处处碰壁,屡次以失败告终,心中就产生了有意推翻唐王朝封建统治的思想,只能用诗文反映出来,此篇诗文显示黄巢的伟大抱负。作者亲切地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是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那么,与之相对立的“百花”自然是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了。这一句斩钉截铁,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

黄巢形象

黄巢,山东曹州冤句(今山东荷泽)人,世代贩盐,家资富足,善击剑骑射,通文墨,以雄辩名著一时。他善武能文,屡试不第,对唐朝黑暗统治极为不满。《不第后赋菊》这首诗,表达了他藐视腐朽的封建统治者,要举行农民起义的志愿与坚定决心,设想将来有那么一天,他要带着身披黄金盔甲的战士攻入长安,推翻唐朝的反动统治。

黄巢率领的农民起义军

下面我来分句解读此首诗的寓意,深度了解此诗的内涵:

“待到秋来九月八”。 九月初八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的前一天,古人有重阳登高赏菊的习俗。作者此处不用九月九而用九月八,是为了诗歌的押韵。

“我花开后百花杀”。我花,指菊花,比喻农民起义军。百花杀,意为百花凋谢,比喻唐朝统治阶级灭亡。

“冲天香阵透长安”。冲天香阵,意为菊花香气冲天,比喻起义军浩浩荡荡,正气凛然弥漫不时的都城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菊花多黄色,一语双关,隐喻长安城为身披黄金盔甲的起义军所占领。

《全唐诗》共收黄巢三首诗,还有一首《题菊花》也是黄巢的咏菊诗: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在《题菊花》这首诗中,以青帝自居,表达了自己改天换地的伟大胸襟。晚秋时节,风声飒飒,寒风中的菊花,蕊寒香冷,连蝴蝶都难得一见,孤芳只有自赏,倘若黄巢能当个司春之神,他一定会让菊花与桃花在同一时间开放。

这一菊花诗也同样在诗坛上占有极其重要分量,不然怎么可能入选全唐诗呢,而且黄巢三首入选诗之两首。这一首题菊花诗,充满着强烈的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集中地表达了黄巢的宏伟抱负。统观全诗,寓意鲜明。在黄巢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广大普通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人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所谓“为青帝”,即为司春之神,不妨看作建立农民革命政权的形象化表述,作者想象,到了那一天,广大劳苦大众就都能生活在温暖的春天里。“报与桃花一处开”这里体现了农民朴素的平等观念。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理应享受同样的待遇,菊花独处寒秋,蕊寒香冷,实在是天公极大的不公,这充分反遇了黄巢内心世界,要争取平等,皇权浩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是黄巢屡试不中,天下并没有给仕子平等的待遇,他认为自己应该与其它被录取的仕子一样,可以成为唐王朝的官员,可以享受荣华富贵,可他没能通过考试,、他认为科举考试就是对自己的不公,对自己的不平等,他把一切的愤怒一切的想法,只能发泄到笔端。因此他决心要让菊花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不妨认为,这是诗化了的农民平等思想。

黄巢的两首菊花诗,无论意境、形象、语言、手法都使人一新耳目,也对黄巢这位农民运动领袖刮目相看。艺术想象和联想是会受到作者世界观和生活实践制约的。有什么样的理想与豪情,有什么样的抱负,就会有什么样的联想与想象,没有黄巢那样的革命抱负、战斗性格,就不可能有“我花开后百花杀”这样的奇语和“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的奇想。一个没有革命豪情的文艺诗人,没有“大丈夫取而代之”的伟大理想,是不可能把菊花和带甲的战士联结在一起的,只有黄巢这样的农民运动领袖才可以赋予它一种战斗的美。“自古英雄尽解诗”,也许正应从这个根本点上去理解吧。

本文内容由小舻整理编辑!